跳到主要内容

19 八集续 2-3

第七 地震品

第61经 欲经1

“诸比丘!有八种补特伽罗存在于世间。以何为八耶?

诸比丘!此处有比丘,远离而住,无须勤劳,于彼起利养之欲。彼为利养而策起、奋励、精进。彼为利养策起、奋励、精进而不得利养。彼因无利养而忧愁、疲惫、悲哀,捶胸而哭,堕于迷乱。诸比丘!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,为利养而策起、奋励、精进,因不得而忧愁、悲哀,失正法。

诸比丘!又,此处有比丘,远离而住,无须勤劳,于彼起利养之欲。彼为利养而策起、奋励、精进。彼为利养策起、奋励、精进而得利养,彼因利养而骄傲,堕于放逸2。诸比丘!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,为利养而策起、奋励、精进,因得而骄傲,失正法。

诸比丘!又,此处有比丘,远离而住,无须勤劳,于彼起利养之欲。彼为利养而不策起、不奋励、不精进。彼为利养不策起、不旧励、不精进而不得利养,彼因无利养而忧愁、疲惫、悲哀,捶胸而哭,堕于迷乱。诸比丘!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,为利养而不策起、不奋励、不精进,因不得而忧愁、悲哀,失正法。

诸比丘!又,此处有比丘,远离而住,无须勤劳,于彼起利养之欲。彼为利养而不策起、不奋励、不精进。彼为利养不策起、不奋励、不精进而得利养,彼因利养而骄傲,堕于放逸。诸比丘!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,为利养而不策起、不奋励、不精进,因得而骄傲,失正法。

诸比丘!又,此处有比丘,远离而住,无须勤劳,于彼起利养之欲。彼为利养而策起、奋励、精进。彼为利养策起、奋励、精进而不得利养,彼因无利养而不忧、不疲、不悲,不捶胸哭,不堕迷乱。诸比丘!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,为利养而策起、奋励、精进,不得而不忧、不悲,不失正法。

诸比丘!又,此处有比丘,远离而住,无须勤劳,于彼起利养之欲。彼为利养而策起、奋励、精进。彼为利养策起、奋励、精进而得利养,彼不因利养而骄傲,不堕于放逸。诸比丘!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,为利养而策起、奋励、精进,不因得而骄傲,不失正法。

诸比丘!又,此处有比丘,远离而住,无须勤劳,于彼起利养之欲。彼为利养而不策起、不奋励、不精进。彼为利养不策起、不奋励、不精进而不得利养,彼因无利养而不忧、不疲、不悲,不捶胸而哭,不堕于迷乱。诸比丘!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,为利养而不策起、不奋励、不精进,不得而不忧、不悲,不失正法。

诸比丘!又,此处有比丘,远离而住,无须勤劳,于彼起利养之欲。彼为利养而不策起、不奋励、不精进。彼为利养不策起、不奋励、不精进而得利养,彼不因利养而骄傲,不堕于放逸。诸比丘!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,为利养而不策起、不奋励、不精进,不因得而骄傲,不失正法。

诸比丘!如是,有八种之补特伽罗存在于世间。”

注1 参照第七十七经。

2 “放逸”。原本mahapamadam读为pamadam。

第62经 有能经1

“诸比丘!成就六法之比丘,于自有能,于他亦有能。以何为六耶?

诸比丘!此处有比丘,于善法而速疾察忍;能受持所闻之法;观察所持之法义;知义知法,是法随法行;善言、善语、善美、分明、清亮,而能成就述义之语言;教示、劝导、赞励、庆慰同梵行者。诸比丘!成就此六法之比丘,于自有能,于他亦有能。

诸比丘!成就五法之比丘,于自有能,于他亦有能。以何为五耶?

诸比丘!此处有比丘,于善法非速疾察忍;能受持所闻之法;观察所持之法义;知义知法,是法随法行;善言、[善语、善美、分明、清亮,而]能[成就]述义[之语言];教示、劝导、赞励、庆慰同梵行者。诸比丘!成就此五法之比丘,于自有能,于他亦有能。

诸比丘!成就四法之比丘,于自有能,而于他非有能。以何为四耶?

诸比丘!此处有比丘,于善法而速疾察忍;能受持所闻之法;观察所持之法义;知义知法,是法随法行;然非善言、善语、善美、分明、清亮,而不能成就述义之语言;亦非教示、劝导、赞励、庆慰同梵行者。诸比丘!成就此四法之比丘,于自有能,而于他非有能。

诸比丘!成就四法之比丘,于他有能,而于自非有能。以何为四耶?

诸比丘!此处有比丘,于善法而速疾察忍;能受持所闻之法;然不观察所持之法义;亦非知义知法,非法随法行;善言、[善语、善美、分明、清亮,而]能[成就]述义[之语言];教示[、劝导、赞励、庆慰]同梵行者。诸比丘!成就此四法之比丘,于他有能,而于自非有能。

诸比丘!成就三法之比丘,于自有能,而于他非有能。以何为三耶?

诸比丘!此处有比丘,于善法非速疾察忍;能受持所闻之法;观察所持之法义;亦知义知法,是法随法行;然非善言、善语、善美、分明、清亮,而不能成就述义之语言;亦非教示、劝导、赞励、庆慰同梵行者。诸比丘!成就此三法之比丘,于自有能,而于他非有能。

诸比丘!成就三法之比丘,于他有能,前于自非有能。以何为三耶?

诸比丘!此处有比丘,于善法非速疾察忍;能受持所闻之法;然不观察所持之法义;亦非知义知法,非法随法行;善言、[善语、善美、分明、清亮,而]能[成就]述义[之语言];教示、劝导、赞励、庆慰同梵行者。诸比丘!成就此三法之比丘,于自有能,而于他非有能。

诸比丘!成就二法之比丘,于自有能,而于他非有能。以何为二耶?

诸比丘!此处有比丘,于善法非速疾察忍;非能受持所闻之法;观察所持之法义;知义知法,是法随法行;然非善言、善语、善美、分明、清亮,而不能成就述义之语言;亦非教示、劝导、赞励、庆慰同梵行者。诸比丘!成就此二法之比丘,于自有能,而于他非有能。

诸比丘!成就二法之比丘,于他有能,而于自非有能。以何为二耶?

诸比丘!此处有比丘,于善法非速疾察忍;亦非能受持所闻之法;亦非观察所持之法义;亦非知义知法,非法随法行;善言、善语、善美、分明、清亮,而能成就述义之语言;教示、劝导、赞励、庆慰同梵行者。诸比丘!成就此二法之比丘,于他有能,前于自非有能。”

注1 参照二集第九十七经,八集第七十八经。

第63经 略说

时,有一比丘,往诣世尊之处。[至已,礼敬世尊,坐于一面。]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:“大德世尊!愿略为我说法。我从世尊闻法,独静居、不放逸、热诚、专精而住。”“此处有一类之愚人,如是思惟,若劝请我说法,则当追随我。”“大德世尊!略为我说法,善逝!略为我说法。我当悟世尊所说之义,我当相续1世尊之所说。”

“比丘!然者,汝当如是学:于内令我心住于善住,令已生之恶不善法于心无住。比丘!汝当如是学。

比丘!汝若令心住于善住,令已生之恶不善法于心无住,则比丘!其次,汝当如是学:我当修习、多习慈心解脱,作车乘、作基、随作、积习、善造作。比丘!汝当如是学。

比丘!汝若如是修习、多习此三摩地,则比丘!其次,汝当有寻有伺而修习此三摩地;无寻唯伺而修习;无寻无伺而修习;有喜而修习;无喜而修习;俱悦而修习;俱舍而修习!比丘!汝若如是修习、善修习此三摩地,则比丘!其次,汝当如是学:我当[修习、多习悲心解脱,作车乘、作基、随作、积习、善造作。比丘!汝当如是学。

比丘!汝若如是修习、多习此三摩地,则比丘!其次,汝当有寻有伺而修习此三摩地;无寻唯伺而修习;无寻无伺而修习;有喜而修习;无喜而修习;俱悦而修习;俱舍而修习!比丘!汝若如是修习、善修习此三摩地,则比丘!其次,汝当如是学:]

我当[修习、多习喜心解脱,作车乘、作基、随作、积习、善造作。比丘!汝当如是学。

比丘!汝若如是修习、多习此三摩地,则比丘!其次,汝当有寻有伺而修习此三摩地;无寻唯伺而修习;无寻无伺而修习有喜而修习;无喜而修习;俱悦而修习;俱舍而修习!比丘!汝若如是修习、善修习此三摩地,则比丘!其次,汝当如是学:]

我当修习、多习舍心解脱,作车乘、作基、随作、积习、善造作。比丘!汝当如是学。

比丘!汝若如是修习、多习此三摩地,则比丘!其次,汝当有寻有伺而修习此三摩地;无寻唯伺而修习;无寻无伺而修习;有喜而修习;无喜而修习;俱悦而修习;俱舍而修习!比丘!汝若如是修习、善修习此三摩地,则比丘!其次,汝当如是学:我当于身观身,热诚、正念、正知而住,调伏世间之贪、忧。比丘!汝当如是学。

比丘!汝若如是修习、多习此三摩地,则比丘!其次,汝当有寻有伺而修习此三摩地;无寻唯伺而修习;无寻无伺而修习;有喜而修习;无喜而修习;俱悦而修习;俱舍而修习!比丘!汝若如是修习、善修习此三摩地,则比丘!其次,汝当如是学:我当于受[观受,热诚、正念、正知而住,调伏世间之贪、忧。比丘!汝当如是学。

比丘!汝若如是修习、多习此三摩地,则比丘!其次,汝当有寻有伺而修习此三摩地;无寻唯伺而修习;无寻无伺而修习;有喜而修习;无喜而修习;俱悦而修习;俱舍而修习!

比丘!汝若如是修习、善修习此三摩地,则比丘!其次,汝当如是学:我]当于心[观心,热诚、正念、正知而住,调伏世间之贪、忧。比丘!汝当如是学。

比丘!汝若如是修习、多习此三摩地,则比丘!其次,汝当有寻有伺而修习此三摩地;无寻唯伺而修习;无寻无伺而修习;有喜而修习;无喜而修习;俱悦而修习;俱舍而修习!比丘!汝若如是修习、善修习此三摩地,则比丘!其次,汝当如是学:我]当于法观法,热诚、正念、正知而住,调伏世间之贪、忧。比丘!汝当如是学。

比丘!汝若如是修习、多习此三摩地,则比丘!其次,汝当有寻有伺而修习;此三摩地;无寻唯伺而修习;无寻无伺而修习;有喜而修习;无喜而修习;俱悦而修习;俱舍而修习!比丘!汝若如是修习、善修习此三摩地,则比丘!汝当行安稳而行,住安稳而住,坐安稳而坐,卧安稳而卧。”

时,彼比丘承世尊教此教诫,从座而起,礼敬世尊,右绕而去。时,彼比丘独远离,不放逸、热诚、专精而住,不久,善男子正而出家,为出家之本意,将无上之梵行究竟于现法自证知、现证、具足而住,证知:[我]生已尽,梵行已立,所作已办,自知不受后有。彼比丘为阿罗汉之一人。

注1 “相续”。原本dayado改为dayado。

第64经 伽耶经1

尔时,世尊住伽耶之象头山。于此,世尊告诸比丘言:“诸比丘!”“大德!”彼诸比丘回答世尊。世尊曰:

“诸比丘!我未得等觉、未现等觉而为菩萨之时,觉光明然未见色。诸比丘!时,我思念:‘若我觉光明且见色,则我智见更为明净。’诸比丘!时,我于后时,不放逸、热诚、专精而住,觉光明且见色,然未与彼诸天相俱集会、谈论、对谈。

诸比丘!时,我思念:‘若我觉光明见色,且与彼诸天相俱集会、谈论、对谈,则我智见更为明净。’诸比丘!时,我于后时,不放逸、热诚、专精而住,觉光明见色,且与彼诸天相俱集会、谈论、对谈,然未知彼诸天为‘此诸天是属于是天众’。

诸比丘!时,我思念:‘若我觉光明见色,与彼诸天相俱集会、谈论、对谈,且知彼诸天为“此诸天是属于天众”,则我智见更为明净。’诸比丘!时,我于后时,不放逸、热诚、专精而住,觉光明见色,与彼诸天相俱集会、谈论、对谈,且知彼诸天为‘此诸天是属于天众’,然未知彼诸天为‘此诸天依此业之异熟,从此处死没而往生于彼处’。

[诸比丘!时,我思念:‘若我觉光明见色,与彼诸天相俱集会、谈论、对谈,知彼诸天为‘此诸天是属于天众”,且知彼诸天为“此诸天依此业之异熟,从此处死没而往生于彼处”,则我智见更为明净。’诸比丘!时,我于后时,不放逸、热诚、专精而住,觉光明见色,与彼诸天相俱集会、谈论、对谈,知彼诸天为‘此诸天是属于天众’,]且知彼诸天为‘此诸天依此业之异熟,从此处死没而往生于彼处’,然未知彼诸天为‘此诸天之食者如是,受乐苦者如是’。

[诸比丘!时,我思念:‘若我觉光明见色,与彼诸天相俱集会、谈论、对谈,知彼诸天为“此诸天是属于天众”,知彼诸天为“此诸天依此业之异熟,从此处死没而往生于彼处”,知彼诸天为“此诸天之食者如是,受乐苦者如是”,且知彼诸天为“此诸天之长寿者如是,此诸天之久住者如是”,则我智见更为明净。’诸比丘!时,我于后时,不放逸、热诚、专精而住,觉光明见色,与彼诸天相俱集会、谈论、对谈,知彼诸天为‘此诸天是属于天众’,知彼诸天为‘此诸天依此业之异熟,从此处死没而往生于彼处’,知彼诸天为‘此诸天之食者如是,受乐苦者如是’,]知彼诸天为‘此诸天之长寿者如是,此诸天之久住者如是’,然未知彼诸天为‘我曾与诸天相俱共住,或未曾共住’。虽然知彼诸天为‘此诸天之长寿者如是,此诸天之久住如是’,但未知彼诸天为‘我曾与诸天相俱共住,或未曾共住。’

诸比丘!时,我思念:‘若我觉光明见色,与彼诸天相俱集会、谈论、对谈,知彼诸天为“此诸天是属于天众”,知彼诸天为“此诸天依此业之异熟,从此处死没而往生于彼处”,知彼诸天“此诸天之食者如是,受乐苦者如是”,知彼诸天为“此诸天之长寿者如是,此诸天之久住者如是”,知彼诸天为“我曾与此诸天相俱共住,或未曾共住”,则我智见更为明净。’诸比丘!时,我于后时,不放逸、热诚、专精而住,觉光明见色,与彼诸天相俱集会、谈论、对谈,知彼诸天为‘此诸天是属于天众’,知彼诸天为‘此诸天依此业之异熟,从此处死没而往生于彼处’,知彼诸天为‘此诸天之食者如是,受乐苦者如是’,知彼诸天为‘此诸天之长寿者如是,此诸天之久住者如是’,知彼诸天为‘我曾与此诸天相俱共住,或未曾共住’。

诸比丘!于我,如是八转之依天智见,未为悉皆清净之间,诸比丘!我于天、魔、梵天之世间,于沙门、婆罗门、人、天之众生界,不称无上正等觉,不为现等觉。诸比丘!然而,于我,如是八转之依天智见,已为悉皆清净之故,诸比丘!我于天、魔、梵天之世间,于沙门、婆罗门、人、天之众生界,称无上正等觉,为现等觉。复次,我得智与见,我心解脱不动,此是我最后之生,更不受后有。”

注1 汉译中阿含七三、天经(大正藏一、五三九b)。

第65经 胜处经1

“诸比丘!有八胜处。以何为八耶?

有人,内有色想,外观少量好丑之诸色,‘胜彼[诸色]而知、而见’,得如是之想。此乃第一之胜处。

有人,内有色想,外观无量好丑之诸色,‘胜彼[诸色]而知、而见’,得如是之想。此乃第二之胜处。

有人,内无色想,外观少量好丑之诸色,‘胜彼[诸色]而知、见’,得如是之想。此乃第三之胜处。

有人,内无色想,外观无量好丑之诸色,‘胜彼[诸色]而知、见’,得如是之想。此乃第四之胜处。

有人,内无色想,外观诸色,青、青色、青现、青光,‘胜彼[诸色]而知、而见’,得如是之想。此乃第五之胜处。

有人,内无色想,外观诸色,黄、黄色、黄现、黄光,‘胜彼[诸色]而知、而见’,得如是之想。此乃第六之胜处。

有人,内无色想,外观诸色,赤、赤色、赤现、赤光,‘胜彼[诸色]而知、而见’,得如是之想。此乃第七之胜处。

有人,内无色想,外观诸色,白、白色、白现、白光,‘胜彼[诸色]而知、而见’,得如是之想。此乃第八之胜处。

诸比丘!此乃八胜处。”

注1 汉译集异门足论(大正藏二六、四四五b),荻原博士梵汉对译佛教辞典七一、一-八。